队长日记:心理社工体系建设将迎来三大变革
2020.05.05,北京,多云。
临近第十届全国社工年会,今天返京。除了机场专设进京安检通道外,行程一切如常,当然,口罩、扫码和测温是标配。
因为疫情,今年的工作足足推迟了三个月。心理健康领域,无论从社会需求、政府支持,还是服务模式、行业走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由单一层面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向全民拥抱心理健康、主动学习心理服务技能“助人自助“转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了,这是疫情倒逼的结果,也是聪明而勤奋的心理工作者们努力助推的结果。
五年前我们在全国首先提出的“心理社工“概念,先是在2018年的中央十部委文件以“心理健康领域的社会工作队伍“的表述被确认,继而在这场疫情当中由一波又一波的心理干预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国家指引所肯定。复工复产,第一个与委员会联系的合作机构,提出的培训对象人群已经不是局限在心理咨询师,而是涵盖社区工作者、工青妇干部、教师、在校学生和一切心理学爱好者。
委员会的心理社工体系建设今年将迎来三大变革:人才队伍建设将由面向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群体扩展到各细分领域的对心理学和社会工作有兴趣的所有人群,例如社区干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将由泛化的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基础培训扩展到为不同人群与机团定制的心理服务技能课程,例如灾害社工轮训;互联网及数字化科技将贯穿委员会工作的全过程,例如参与国家RFID在社会服务领域的推进……
时不我待,同仁当自强!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